重视回肠炎的危害

时间:2020-8-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回肠炎背景

增生性肠炎(回肠炎)PE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肠壁增生、增厚为特征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目前我国对该病尚未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然而,近年来可能受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长途运输、密度过高、转换饲料、转栏等应激以及抗生素类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因素影响,诱发几率较高。回肠炎在夏秋季有抬头趋势,尤其是把精力基本放在非瘟防控上,忽视了回肠炎这个冷杀手,防控不好,生长速度减缓,损失可想而知。

2、回肠炎病因

引起PE的病原是专性胞内寄生菌,革兰氏阴性,临床症状因治疗用药差异表现症状不同。

3、易感猪群

本病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4-12月龄的后备猪易感性更高。病猪表现消瘦和不规律腹泻。

4、主要症状

6~20周龄的断奶仔猪,慢性PE的临床病例最为常见。许多育成猪的慢性PE病例中临床症状表现很轻微直至出现亚临床症状,而且除不能生长外,摄食正常,没有其他可见症状。有些猪拒绝进食。出现腹泻的症状时一般都是温和性的,排出正常灰-绿色的疏松、稀薄直至水样粪便。

急性出血性PE病例常发生于4~12月龄的青年猪,结膜苍白、全身发白等贫血症状,排出黑色柏油状稀粪便,可能会逐渐变稀。而有的猪没有出现这种粪便即死亡,仅表现为皮肤苍白。

5、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肠腔中常常可见由血液和消化液混合成的黑色柏油状粪便和凝血块,回肠末端和结肠肠壁增厚、浆膜水肿,黏膜除增厚外还有少量粗糙的损伤或溃疡。

慢性型猪增生性肠炎打开腹腔从肠道浆膜就可以看到回肠道出血、有肠炎病变,大结肠和盲肠内有黑色粪便;形成局限性回肠炎时肠腔缩小,下部小肠变得如同硬管,又称为“软管肠”,打开肠腔时可见外肌层肥大,黏膜上有呈直线形溃疡,肠黏膜间有残留的“岛状”变化;病程较长时可出现肉芽组织。

6、临床中引起腹泻的疾病鉴别

① 圆环病毒的大肠水肿,圆环具备普遍淋巴结水肿、肾脏病变

② 猪痢疾,密螺旋体感染,痢菌净一般有效,且见效快

③ 沙门氏菌,肠道粘膜的糠麸样假膜

④ 营养性腹泻,水样腹泻,恢复快

⑤ 猪PED,水样腹泻,发展速度快

7、防控方案

1、全进全出,彻底消毒,在准备进猪前,先将上一批猪全部清空,冲洗干净后猪栏用烧碱水浸泡一遍再清洗,最好火焰消毒,空栏1周后可进猪。在饲养过程中保持栏舍洁净干燥,保温。

2、预防:饲料定期添加肠舒泰(预防回肠炎无抗产品)每吨饲料添加本品g(治疗时g/吨),连用10-15天。治疗回肠炎一定要注意用药时间,时间短效果不彻底,容易二次感染。

3、治疗:每吨饲料添加泰妙菌素PPM+强力霉素PPM,连续使用14d以上,直至康复。

4、提示:青霉素、杆菌肽、维吉尼亚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基本无效,高铜高锌、酸化剂无效,防控回肠炎选择药物很关键。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