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开始之前 小编打赌 屏幕前的你 绝对不记得, 最近已经下了多少天雨了, 这个七、八月,一点也不像陕西! 但!是!!!!! 你可知道, 这三伏天,还没完?! 小贴士: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初伏:年7月16日(农历五月二十六)-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年8月14日(农历六月二十五); 末伏:年8月15日(农历六月二十六)-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也就是说, 下雨归下雨, 大家伙都身在“伏”中。 所以,冬病夏治,还来得及!!!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指对于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一些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预防,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针对虚寒性疾病十分有效,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很多,经常使用的就是在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艾灸,刮痧等。现在比较热门的三伏贴 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呐, 这个就是三伏贴咯~~~ ↓↓↓ 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个“膏药” 来吧!展示! 行了,小编知道你要问 没有吃进肚子里, 只是贴在皮肤上咋就把病给治了捏? 韩冰的老朋友, 西安交大二附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安鹏 给大家科普一下。 三伏贴的起源: 清代初期名医张璐发现,有些哮喘病人用艾灸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有的收效甚微。后来他发现原来是艾灸的时间出了问题。那些艾灸有效的哮喘病人都是在夏天三伏天进行艾灸的。 他的书中记载的,“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在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分别贴上用白芥子、延胡索、肉桂、细辛等药物精心制作的三伏贴。 三伏贴所用的中药,基本上都是一些温热的药物,能够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韩冰小贴士:既然说到三伏贴, 就给大伙总结几个常用穴位 1、肺俞穴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2、大椎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3、膻中穴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4、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知识扩展:三伏贴具体贴在哪些部位,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来具体对待,而基本的选穴要求,就是能达到补肾健脾益气壮阳的穴位。比如肺俞、肾俞、脾俞等。还可根据不同疾病选穴,比如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取膏肓穴,若是容易感冒,平时抵抗力比较低下,可选取大椎、足三里穴。 那么,问题来了! 哪些人可以贴三伏贴?三伏贴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三、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四、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五、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六、调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提示!!! 哪些人不适合三伏贴呢? 1、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穴位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敷贴。 2、肺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不宜贴敷。 3、孕妇、备孕女性、哺乳期妇女、糖尿病人群、2岁以下儿童禁用三伏贴。 4、幼儿和儿童在使用上也需谨慎,不建议家长在家为孩子自行贴三伏贴。 此外, 还有个特别鼓励相互转告的秘密 要告诉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