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沙门氏菌用什么药最好

时间:2021-7-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沙门氏菌属于肠肝菌科,主要寄生于肠道内。沙门氏菌主要通过下列方式进入鸽体:

(1)经口传染,通过沙门氏菌污染饲料或饮水及互相接吻和饲喂幼鸽而发生。

(2)气源性传染,经呼吸道吸入含有病原的灰尘。

(3)垂直传染:已感染沙门氏菌的母鸽,通过卵巢和输卵管把病原传给鸽蛋,使雏鸽受到感染。

2、症状和诊断:根据病理变化的部位,沙门氏菌病常见有4种类型,有时各种类型同时发生。

(1)肠型:发生典型的腹泻,浆状的未消化的饲料成分被粘液包裹,其周围是粘稠或水样、带褐色的、有泡沫且恶臭的液体。注意,拉绿色粪便不是此病特征性症状。因为这种颜色是胆汁所致,并且在饲喂不定时或饲料改变时候和所有伴有肠炎和食量减少的疾病都可见到这种情况。典型腹泻使鸽迅速消瘦,这种现象在患副伤寒鸽子中尤其显著。

(2)关节炎型:沙门氏菌寄生在关节内,引起严重炎症,使关节肿胀,表现为翅膀垂下或把腿提起,尤其是肘关节和踝关节明显。

(3)内脏型:沙门氏菌侵犯肝、肾、脾、心和胰脏,形成肝瘤、油腻、灰黄色针头到榛子般大小结节,病鸽精神不振,呼吸困难,进行性衰弱等症状。

(4)神经型:沙门氏菌感染进入脑和骨髓,产生炎症,神经纤维受到压迫,产生麻痹症或扭头等症状。

育雏期发生严重死亡,或幼鸽发育不良可怀疑有沙门氏菌存在,当鸽群出现典型性腹泻并有翅和腿麻痹症状时,养鸽者更应注意发生此病的可能,但应注意类型鉴别:肠型副伤寒引起腹泻和毛细线虫病、蛔虫病或球虫病引起腹泻症状相类似。后几种病粪便外观和前者不同,沙门氏菌病粪便含水分较多,而典型副伤寒粪便呈粘液性和泡沫状。神经型沙门氏菌应注意与鸽痘、营养缺乏症和多种中毒症相区别,鸽沙门氏菌病神经型发病率一般5%左右,而鸽瘟神经型发生率一般20%以上。痛风也像沙门氏菌病那样产生关节肿大、疼痛,但痛风病例中关节肿得象骨头一样坚硬。在幼鸽中,沙门氏菌病程短并能迅速导致幼鸽死亡,因此不易见到明显临诊症状,这种情况类似急性鸟疫,此时只能用细菌学检验方法作鉴别诊断。

2.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最好简单明了的)

答;防治措施:对于本病的预预防,应着重做好平时的防疫卫生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鸽场的环境卫生;不要从有本病的鸽场引入种鸽,必须引进时,应隔离观察检疫;鸽群最好不要与家禽混养,也不能相邻饲养,以免引起其他疾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患过本病的雏鸽,不能留作种用,以防经鸽蛋传播。发现病鸽要立即隔离,全场消毒,一般可用20%新鲜石灰乳消毒地板、鸽笼、粪便等,每天1次,至疫情停息再作一次全面消毒,消毒药物也可用1:抗毒威或其他常用消毒药物均可。对于饮水、饲料和保健砂不要让病鸽粪便污染。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死亡,控制疾病的发展和传播,但不能消除鸽体内的病原菌。选用下列的药品,都有一定的疗效。

①大群治疗可用一服灵(),每瓶毫升加水50千克,饮服或拌料3-5天;个别或少数治疗时,也可肌肉注射,按每千克体重注射0.1-0.2毫升,一般1次即愈,有的可隔天重注1次,疗效显著。

②金霉素每只每天15毫克,分3次口服,连服4-5天;或以0.2%混于饲料中喂服5-7天。

③氯霉素每只每次15毫克,每天3次,连服4-5天;或以0.2%比例拌和饲料,均匀饲喂,连喂5-7天为一疗程。

④2%环丙沙星预混剂50克,均匀拌入20千克饲料中喂服2-3天。

⑤氟哌酸以0.%-0.01%比例拌和饲料,连喂3-?5天。

⑥呋喃唑酮(痢特灵)饮水,浓度为0.01%-0.02%,连用3-4天;拌料比例为0.02%-0.04%。

⑦磺胺嘧啶加抗菌增效剂(5:1)按0.5%的比例混于饲料中,连用5天。

⑧强力抗治疗剂每小瓶加水25千克,让自由饮服3-5天。

⑨链霉素喂服,连服3天,第1天每只16万单位,以后每只每天8.5万单位,每天分2次服用。

⑩其他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奥福欣、乳酸诺氟沙星、呼拉沙星等都可应用。

肉鸽场用的最多就是无抗,无药残的“噬菌体”

01

主要成分

大肠杆菌噬菌体、沙门氏杆菌噬菌体,魏氏梭菌噬菌体、抗菌肽、溶菌酶

02

功能主治

1、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有特效

2、针对各种细菌引起的拉稀、绿便、腹泻、坏死性肠炎有奇效

3、针对输卵管炎、卵巢炎有效

4、针对腺胃炎、肌胃炎有效

5、可以作为开口药

03

用法用量

本品每袋克,兑水,连用四天

详情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