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521/7156763.html 芳草,为水产人提供真货。 塘边大学校长邓超准老师说,关于叉尾鮰和黄骨鱼腹水问题,有很多朋友都在问,还有草鱼的肠炎腹水,胀肚子。 针对叉尾鮰或者黄骨鱼,发病的鱼往往游动缓慢,趴边独游,食欲减退,到了晚期几乎不吃食,有些病鱼体表,特别是肚子和下颌充血严重,体表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 腹腔出现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肠道中后段常出现1个或多个肠套叠,其他内脏器官由于细菌的继发感染也会出现淤血,出血,肿大等明显的病理变化。 而关于发病原因,您也不用去刻意去找病原了,那些熟悉的致病菌,什么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等等在发病的鱼身上,肯定是一个不落。 当然养殖过程中,底质差,水质不好,免疫力低下,饲料变质等等。这些都属于正确的废话。但凡水生疾病的发生,与体质和环境恶化总能扯上一点关系,这个也是不用多讲的。 针对叉尾鮰或者黄骨鱼,套肠腹水发病高峰期主要是一些换季的时候,例如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 换季的时候,昼夜温差过大,气温和水温的不稳定,养殖水体的上下层对流强烈,如果池塘底质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池塘底部的有害物质上翻,这些都容易诱发水生动物的应激。加上开春后经过越冬,以及秋天经过夏天高温季的高强度投喂之后,叉尾鮰体质相对虚弱,养殖户由于加快上市的心理,投喂量的盲目加大对肠道短时间内营养物质的消化负担增加过快,这些因素与环境剧烈变化造成的应激叠加,造成叉尾鮰肠道功能的紊乱,蠕动异常,从而诱发了叉尾鮰套肠综合症。 所以养殖环境的剧烈变化给叉尾鮰带来的应激是造成叉尾鮰套肠的最主要原因。 当然,水质问题,尤其是水体缺氧也是诱发发病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套肠综合症的治疗过程中,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真正的病因,在用药的时候常常“大包围”给药,改底,杀菌,内服,调水轮番上阵。用药的思路不清晰,甚至药物的药性存在相冲突,钱没少花,效果却没有。我们现在明确了发病主要因素,所以治疗主要方向就是从抗应激入手,下面的处理方案,您可以参考: 外用泼洒姜(克每亩)+高稳VC(1亩-g),连续使用2-3天。如果并发出血等,建议使用聚维酮碘溶液,过硫酸氢钾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泼洒消毒。 发病之后注意控料,投喂量减为原来的正常投喂的一半,同时使用10%含量的氟苯尼考粉(克)+国标三黄散g+黄芪多糖免疫草克+地锦草末g,拌料10公斤,制成药饵进行投喂,连续使用5-7天,抗生素一定要用真的,而且剂量一定要足够。这个是很关键的。 而关于套肠,腹水症的预防,主要增强体质,抗应激,控制投喂量是关键。 更多水产实践技术,来塘边大学长按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