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补黄金季,补气散寒ldquo治未病

时间:2021-4-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根据中医《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的理论,在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应用特定的中药材加工后敷贴于人体的穴位上,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起到抵御病邪的作用。

冬病冬防三九灸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为阳气初生之时。

选择在“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对应的穴位,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疏通经络、调整气血、鼓舞阳气、扶正祛邪、调补阴阳、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三九灸适应症三九贴(天灸),冬病冬防,帮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适合于一下疾病的改善和治疗:1.呼吸系统疾病:久咳、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等;

3.骨关节疾病:各种颈、肩、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等;

4.虚寒妇科病:宫寒、月经不调、痛经、产后风寒症等;

5.儿科疾病: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喘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汗症者;

6.其他:荨麻疹、四肢冰凉、脊背发凉、体虚易感冒、免疫力低下及亚健康人群。

三九灸小贴士

1.天灸药物多为辛香刺激的药物,通常成人贴敷一小时内,小儿贴敷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贴药后皮肤潮红、微痒、灼热痛感、轻度出水泡等表现属于天灸疗法的正常反应。如感到灼热痛,可随时撕除。去除贴药后,如局部出现水泡乃正常现象,轻者可自抹万花油;若水泡溃破可自行涂安尔碘,结痂后待自然去痂,注意预防感染;若局部反应严重者,医院处理。治疗当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宜用温水洗澡。

2.着装:天灸贴药部位多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衣服穿着建议宽松、易暴露为佳,女士建议不穿连衣裙。

3.饮食:贴敷期间需注意忌口“发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类及煎炸食物,避免生冷食物或者进食虾、蟹等。*为了使“三九灸”效果最大化,一般而言需贴药五次,且以连续贴药三年为宜。

三九贴时间安排:

第一次:年12月12日(周六)

第二次:年12月21日(周一)

第三次:年12月30日(周三)

第四次:年1月8日(周五)

第五次:年1月17日(周日)

贴药地点:医院康复医学科

-

编辑|梁佩莹

编审|郭峰

审核|卢国汉

*本篇目部分内容、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侵权或版权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邮箱:sdxrqyy

.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