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林海绿意满山川飞播造林为凉山高质量

时间:2023-3-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从西昌出发,沿省道线往东,苍翠山林之间,蜿蜒的公路宛如玉带。车窗外,一棵棵挺拔的松树矗立在公路两侧,青山如翠,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当今世界面积最大、最连片、最成功的飞机播种造林区,也是全国造林时间最早、成效最好的百万亩云南松飞播林区,是从年开始,投资万元,连续8年在西昌市、昭觉县、喜德县东西河地区实施飞机播种而来。

林密山青景色美。钟玉成摄

60余年时光荏苒,一粒粒种子已成参天大树,一棵棵树苗已成茂密森林。现在,环绕在西昌城区和邛海4A级风景名胜区周边的飞播林已经成长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是四川省唯一通过专项立法保护的飞播防护林区,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担负着保护西昌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邛海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它,就是中国飞播造林的典范,也是世界飞播造林的奇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典范”收录。

“从无到有”青山披上绿装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衡量指标,碧水、蓝天、青山、净土,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

邛海是四川乃至全国都很有名的淡水湖,以风景秀美著称。加上四周群山环绕,山青如黛,与邛海相映生辉,美不胜收。

谁能想到,如今这样山清水秀、适宜休闲度假的邛海景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却常常遭受洪水和泥石流的困扰。那时候,西昌是有名的“山穷无树,地穷少粮,山洪暴发,一片凄凉”地区。因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当地群众大多生计困难,于是出现了越穷越要伐木烧火的恶性循环现象,造成东西河地区森林被砍伐殆尽,到处是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一到汛期,肆虐的洪水就会携裹着泥沙冲入邛海。

绿水青山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钟玉成摄

据史料记载,从年至年的56年间,流经西昌市的东西河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58次,冲毁房屋多间,造成余人死亡,冲毁坝区农田公顷,致使公顷农田受灾。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治理好自然灾害频发的东西河地区,年,国家决定在东西河地区开展飞机播种试验造林。在省林业厅和西昌林业局开展了大量前期调查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当年共飞播6架次5小时,播种面积1.68万亩。但是,因造林季节过晚,幼苗生长时间不够,扎根较浅,第二年春季检查成活率只有10%左右。

年,省林业厅继续在西昌东西河流域和凉山昭觉县开展飞播造林。这次总结了年试播的经验,雨季一来便开始进行,飞播面积扩大到了10.5万亩。当年,绝大部分种子都生根发芽。第二年旱季再来检查,发现小松树已在荒山上绿绿地冒出了头,昭示着此次飞播造林终于获得成功,开创了中国高山地区低空飞行安全飞播造林的先例,也为大规模飞播造林积累了宝贵经验。

就这样,从年至年的8年间,国家共投入资金万元,在西昌及周边地区共成功飞播造林98.4万亩。众多“飞播人”克服重重困难,历经飞机播种造林试验、大面积推广两个阶段,终于使荒山变成了林海,让邛海恢复了平静。年的调查显示,存活的成片林有49.1万亩,飞播造林取得巨大成功。

年、年、年,国家林业局三次在西昌召开全国和南方飞播造林现场会,总结交流飞播造林经验教训,充分肯定了西昌地区和凉山州飞播造林的成功经验,对西昌、凉山地区此后加快飞播造林的速度,提高播种质量等,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年,以东西河飞播林基地为核心的四川省飞播造林技术成果,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科技进步奖。年,林业部、中国民航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联合表彰全国飞播造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凉山州林业局被评为先进集体,凉山州飞播局刘登宏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在考察东西河飞播林时指出:“这是一个大型的水土保持工程,我们到过30多个国家,没见过这样大规模造林保护一座城市的,也没有见过这样伟大的造林成就!”由此,东西河飞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改善自然环境”的典型。

华丽变身创飞播造林典范

东西河飞播林区所在的西昌市、昭觉县、喜德县东西河地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境内有9条河流、多条冲沟。

宣传护林防火要求。

作为全国首获成功的大面积飞机播种造林试验区,在飞播林形成规模后,东西河地区生态环境逐渐修复,自然灾害明显减少。飞播林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生态效益为例,东西河地区森林覆盖率由飞播造林前的5%增加至年的29.2%。昔日荒山被乔灌木覆盖,纷纷披上绿装;野生植物种类日渐增多,麂子、獐子、野猪、穿山甲、猫头鹰、喜鹊等动物进入林区栖息繁衍。这一年,雨季流经西昌市的洪水流量减少了三分之一,洪峰推迟了2小时以上,东西河流入邛海、安宁河的泥沙减少了50%,空气湿度增大14%,风速减小18%,历史上被冲毁的4万亩良田得到恢复。特别是西昌邛海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质得以保护,湿地得到有效恢复,为西昌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经济效益持续显现。从凉山州飞播林区保护站、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年9月编制完成的《东西河飞机播种林区林地落界数据更新报告》中可以看到,目前东西河飞播林区范围幅员面积.48公顷,其中森林面积.7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4%,比实施飞播前的5%提高了38.4个百分点,林木价值达到30亿元,飞播林发挥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等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更是无以估价。近年来,飞播林区还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正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助推林农致富增收奔小康。

社会效益更是显著。年10月颁布实施《凉山彝族自治州东西河飞机播种林区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东西河飞播林的性质从过去的用材林改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防护林,依法治理飞播林有了专属的法律武器,东西河飞机播种林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从此进入法治化管理轨道。

年9月,凉山州率先在全国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时,将东西河飞播林地区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林区域内又实施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邛海可视范围造林及其它植被恢复造林工程,东西河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牢记使命让青山更绿

从年开始飞播试验造林至今,凉山“飞播人”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林业精神,坚持不懈将一片片荒山变成如今郁郁葱葱的林海,为凉山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

在这方土地上,他们曾经播撒下的一粒粒种子,不仅为过去的水土涵养发挥了支撑性作用,也为今天的高质量发展积蓄起生态动能。如今,新一代“飞播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又担负起了保护飞播林、建设新凉山的时代重任。

多年来,凉山始终坚持“严管林”的方针,全面推进依法治理飞播林工作。作为凉山飞播林的管护单位,凉山州飞播林区保护站在林区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东西河飞机播种林区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禁商品性采伐,认真督导各相关县市、林场大力实施天保、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抓防火,禁盗伐,防病虫,严管理,资源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飞播林区连续多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有害生物成灾率始终被控制在3‰以下,林区森林面积从年的28万余亩增至如今的近百万亩,森林覆盖率比实施飞播前的5%提高了38.4个百分点。

特别是天保工程启动后,有力地促进了全林区保护管理力度的提高,凉山州东西河地区.5亩飞播林资源依法得到有效管护。

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也在林区大力推行责任制,将各级领导和林业部门职工的护林任务、责任分解到山头地块,实行定人、定责、定目标、定任务、定奖惩的工作方法,形成了州、县(市)、管护站(保护点)、乡镇专兼职管护员的森林管护体系。同时,结合实际探索出了在林区行之有效的村民轮流挂牌值班制和巡山护林制等工作经验。

进行林草重点工作督导座谈。

凉山州林业部门牢牢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在飞播林区以治理荒山、荒坡、泥石流严重的生态薄弱区为核心,又进一步加快了造林进度。造林中,相关部门坚持多种造林形式并举,以华山松、直干桉、刺槐、冷杉等阔叶树种为前锋树种,加大混交造林,改善林分树种结构,使更多的荒山、空地披上了绿装。林区树种(云南松)单一、易发生森林火灾、滋生病虫害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居住在林区的群众“只砍树,不栽树”的习性被扭转。他们不仅积极投身到生态公益林推广建设中,还踊跃承包荒山空地,在林区发展林业经济。如今,林区群众普遍拥有造林、护林意识,家家户户都圈养牲畜。依托规模化发展的花椒、石榴、核桃、苹果、桃子等经济林产业和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红星、大箐、尔舞、红莫等地的森林旅游也逐渐开展起来。除此之外,林区内的菌类、蕨类、水果、中药材等加工业也正在蓬勃兴起,彰显出巨大潜力。

60余年间,荒山披上了绿装,生机替代了荒芜。如今,放眼望去,这满目葱绿仿佛气势磅礴地喊出了生态立州誓言,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来源:凉山日报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