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黄芪,及其用法功效和药膳

时间:2021-7-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黄芪

别名戴糁、戴椹、百本、箭芪、百药绵、二人抬等。

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献身。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诗中的著名诗句,诗中的“王孙”并非指人,而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的别名,也就是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品质好的黄芪主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和山西等地。医生在开处方时为了强调黄芪的产地往往会在处方中用北黄芪(内蒙古、黑龙江所产的黄芪)或者西黄芪(山西浑源为中心所产的黄芪)等名称。不论是西黄芪(黄芪)还是北黄芪(北芪)均属于正品黄芪,品质都属于比较优良的,均属于黄芪佳品。从实际药效上考虑不会有太大区别。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

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三种肾虚,慎用黄芪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药膳:

黄芪鸡汁粥

母鸡1只(重约~克)、黄芪15克、粳米克。

做法:

1、先将母鸡去毛及内脏、剖洗干净,浓煎为鸡汁;

2、取黄芪15克水煎2次取汁,加适量鸡汤及梗米克共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

益气血,填精髓,补气升阳,固表止汗。适用于久病体虚、气血双虚的贫血、乏力、自汗者。黄芪鸡肉配伍能健脾胃,益气血,是补虚止汗的良方。感冒发热,外邪未尽者忌服。

黄芪乳鸽

黄芪30克,乳鸽1只,调味料适量

做法:

1、将乳鸽宰杀,去毛洗净。

2、将洗净的乳鸽内脏洗净血水,焯过。

3、将鸽和黄芪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炖熟,放入调味料即成。

功效:

大补元气,健脾益胃。适用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自汗等症。

黄芪鲫鱼汤

鲤鱼克,莲藕克,黄芪20克,胡萝卜克,枣(干)15克,味精2克,盐4克,黄酒15克,姜5克,植物油克

做法:

1. 将鲤鱼刮鳞、去鳃,开膛去除内脏,洗去血水沥干;

2. 黄芪、红枣洗净;

3. 莲藕、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待用;

4. 锅内到油烧至六成热,放鲫鱼煎至两面黄;

5. 再放姜片煸香,烹入黄酒,倒适量清汤,放黄芪、红枣、莲藕,大火烧开,小火慢煲1小时;

6. 放入胡萝卜,用小火煲30分钟,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猪肚黄芪汤

猪肚1只,黄芪克,陈皮30克。

做法:

将猪肚去脂膜,洗净,黄芪、陈皮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水文火炖至猪肚熟,再加适量调味品,趁热食肚饮汤,分4次2天食完。5只猪肚为一疗程。

功效:可补中气,健脾胃,行气滞,止疼痛,对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胃下垂,颇有效验。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黄芪的“好搭档”找到了,并不是红枣,用来泡水喝,强心安神黄芪和枸杞泡水喝,3个作用虽明显,可有5类人不适合喝

今天才知道,黄芪不能随便泡水喝,为了健康,牢记3点,别再犯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