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天开,天圆地方

时间:2022-11-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猪去鼠来辞旧岁,万象更始迎新春。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全体同仁

祝大家新春快乐!

鼠咬天开,天圆地方

撰文/马建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又是一个庚子年,“子鼠开天”和“鼠兆丰年”的生肖邮票早早便已发行。鼠类作为啮齿动物的一支,门齿终生生长,只有通过啮咬硬物将其磨短,才能保得性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细致观察到了鼠类这一行为特点,将它编进了神话故事“鼠咬天开”,讲述了他们对如何破解宇宙洪荒的理解。

至于“鼠兆丰年”就有些令人费解,老鼠来了还会有丰年,这不是挑战常识吗?翻阅典籍,至少从《诗经·国风·硕鼠》开始,鼠类作为甩也甩不脱的伴人动物,在国人的心目中就是贪婪、胆怯、丑陋的代名词,极少有正面的文化形象。“鼠咬天开”的子鼠与“无食我黍”的硕鼠似乎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动物。这便是人类对待动物的典型态度:于我有利便为益,于我不利便为害。但是,任何动物的益、害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益或害。不论益、害,所有的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的一环,经历千万年的进化,存留在这个星球上,必然有其出现、演化及至灭绝的规律,只是其中的很多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比如,“鼠兆丰年”就并非全无道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野生鼠类能够感知周边环境信息的变化,“预测”未来主要食物的产量,继而控制自己的繁殖。于是在丰收年,它们也大量生育,这不就是“鼠兆丰年”嘛。在自然环境里,鼠类与它们食物资源的关系错综复杂,绝不仅仅是老鼠吃种子那么简单。在取食的同时,它们往往也传播种子,成为整个生物群落演替更新的推动力量。甚至在某些特殊群落里,清除了鼠类的存在,群落的演替也将中止。人类囤积的粮食被鼠类盗食,在浩大的自然界里,只是一个特殊现象。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产生活资源,与鼠类展开争夺,本无可厚非,但因此就简单地将它们定义为有害,则失之偏颇。

从进化上讲,啮齿类与人类所在的灵长类是亲缘关系最近的两个类群,二者的基因结构和生理特征在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加上繁殖速度快,培育简便的特点,鼠类成为人类从事遗传学研究、开发测试药物的重要生物模型。这些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这些“小白鼠”,于人类何害之有?

在这个倡导生态文明的时代,对待任何动物都应该摆脱益害二元论的束缚。在气候变化日益明显,生物多样性丧失逐渐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小心仔细地对待身边每一个物种,因为它们一旦失去,便再也找不回来,即便是对待生命力旺盛到可以“开天”的鼠类也是一样。而认识它们,了解它们,才是与它们和谐相处的开始。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年1月刊特别策划栏目推出

系列文章,

为你揭开那些不为人知的鼠的秘密!

为什么是“我”?

实验室中献身科学,为何老鼠总是首当其冲?

土拨鼠:草原上的“建筑大师”

土拨鼠也“社会”

鼠:寸光也有大视野

我们对老鼠有误解吗?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