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绿70年中国林业科学培育天然次生林刻

时间:2024/1/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7160655.html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又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可再生资源,采用科学方法把森林培育好,把林业建设好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林业建设的历史上我们曾经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有过及其深刻的教训。新时代赋予林业新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开拓未来林业任重而道远。

一、曾经的“辉煌”和如影随形的隐忧

东北开发初期天然林森林资源远眺

东北开发初期森林资源近观

开发初期的木材生产(伐木)

集材和运输

木材贮运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林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木材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那个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里,木材是国家建设主要原材料,森林成了为数不多的可资国家建设的财富资源,实行这样的砍伐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个时候的林业也就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行业,“林大头”的名字也就应运而生。

其实在这个时候由于林学理论的滞后,和经营管理粗放,林业的隐忧已经出现,主要表现:

1、超生长量采伐常态化;

2、采好留坏的“拔大毛”式采伐普遍化;

3、“掠青”式采伐正常化;

4、为节约成本实施的大面积皆伐比比皆是。

这些以单纯取材为目的,背离森林自身发展规律的采伐方式,严重破坏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为以后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留下严重的隐患。

如图:

二、迷茫的现实与孜孜以求的探索

林业到80-90年代,进入了“两危”时期,可采林木资源枯竭,经济难以为继。绝大部分林业企业发不出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为了解决林业“两危”问题,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一个目的是为了缓解森林资源压力,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解决林业职工的吃饭问题。

天保初期只是减产、限采,但是“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魔咒始终没有打破。最终演变成全面禁伐。

“两危”时期的林场

在种种困难和危机面前林业究竟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林业的有志之士进行了孜孜以求地探索,先后出现了甘肃小陇山模式、吉林汪清采育林模式、黑龙江哈尔滨丹青河、河北木兰围场、山西中条山近自然育林模式等等。这些有益的探索为我们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三、为什么要适时科学培育森林

(一)适时、科学培育森林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论具体实践中,我国林业所面临的必答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论,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凸显了生态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作为森林的主管部门。怎么样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林业管理必须回答的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生态环境的质量问题。蕴含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指向。

林业主管部门在提高我国生态质量工作中责无旁贷,更是任重道远。我国的森林质量亟待提升。

我国乔木林的单位平均蓄积量一公顷只有94立方米,还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世界排位也在一百位以外。还有大量的劣质林分急需进行科学培育。

当前林木状况

当前林木状况

实践证明在劣质的森林条件下,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环境。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一定要从培育森林开始,从提高森林质量入手。

(二)适时、科学培育森林是发展林业经济,林、农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培育和经营森林是不是就一定会破坏森林资源”?是不是就一定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林业经济?

事实胜于雄辩,让案例来回答:哈尔滨林业局三个直属林场经营面积3.8万公顷,总蓄积万立方米,年进行全面科学经营培育森林。

12年累计生产木材40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提取育林基金4,万元。实现利润4,万元,是实验区建立前的5.5倍。形成固定资产4,万元,是实验区建立前的4.8倍,近自然育林促进了多功能林业的发展。12年来,森林辅助产业收入2,万元,是实验区建立前的7.5倍。职工生活明显改善,实验区建立前人均可支配收入4,元,年底达到15,元,年均增幅11.4%。

林场新貌

森林得到有效培育,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森林生态得到根本改善。

实验区建立前林木总蓄积.5万立方米,平均公顷蓄积96立方米,12年累计生产木材40万立方米,消耗森林蓄积54万立方米,年底保有林木总蓄积.6万立方米,平均公顷蓄积增加到.4立方米,净增林木蓄积.1万立方米,平均增加公顷蓄积58.5立方米。

经过科学经营培育后的森林

为培育森林所砍伐的木材(贬值林木资源)

对过密林分疏伐砍伐下来的木材(相对贬值的林木资源)

我国现实的林业经济还比较落后,林区职工和林农生活并不富裕。

森林是可再生资源。和其他非再生资源比较,森林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经济,致富林业职工和广大林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把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来发展经济、造福人类和保护生态环境对立起来呢?似乎经营培育森林就一定要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处理好保护森林生态和发展林业经济这种并行不悖的关系,不可以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二者统一于培育出优质高效的森林。我们要通过培育森林来获取木材,发展经济,使森林质量越来越好,生态环境越来越优。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林业发达国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浪迹效应”。没有优质高效的森林,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林业生态和高效的林业经济。

保护森林生态和发展林业经济要努力实现二者的平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二者人为的对立起来,更不能使其成为林业主管部门推脱责任不作为的理由。

(三)现实的林分状况急需对其进行适时、科学培育。

这里也需要弄清一个事实,就是我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在什么条件下实施的。天然林保护政策是在我国大面积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重点国有林区出现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森林资源和林区经济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天然林保护政策对于保护自然生态,提高林区人民福祉,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是我国生态意识的觉醒。

天然林确实需要保护,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破坏了的天然林更需要尽快恢复。经过人为严重破坏了的天然林完全依靠自然修复是远远不够的。曾有人写文章指出,这种完全依靠自然修复的生态恢复要比科学的人为干预最少迟滞一千年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要迟滞三千年以上。

我们是否可以走出一条保护和培育相结合的路子呢?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天保工程”实施时候的基础林分:

我们的天然林保护是在这样的林分基础上开始的

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事实,就是我国现在保护的天然林并不是一个完善、健康的天然林,而是一个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地方甚至是残破不堪的天然林。对这种林分只“保护”不培育,是很难充分发挥它应该发挥的综合功能。

“天保工程”近20年来取得的成就无可置疑,但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它的两面性,对于它的负面作用我们也不能选择性无视。

从林分现状看天然林培育的紧迫性:

1、森林良性循环阻滞,林分活力下降

森林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它需要保持良好的循环能力,才能保持林分层面的活力和生产力。过熟木、病腐木、老狼木不及时伐除就不可能腾出林地空间,幼苗、幼树就不可能茁壮成长,新的更新就不可能出现。林分的活力就必然下降,森林的综合功能也不可能得到全面发挥。这是一个人人都明白的浅显道理。

长期被压的红松幼树变成了“小老树”

导致林内被压红松幼树自然枯死

2、导致树木生长高径比失调林分稳定性降低

3、无法合理调整树种结构森林逆演趋势严重

4、藤曼绞杀泛滥森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5、林地草塘化天然更新能力下降

6、绝对保护也会导致生林质量下降

这是我们在天然林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接下来,我们会具体讲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敬请期待。

本文来源:邬可义副局长在年《天然林经营国际研讨班》上的讲话整理。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