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医疗 http://www.hldxc.com/ 午休时间的化学实验室里,安静得只有键盘敲打的啪嗒啪嗒声。唐国胜的日常生活便经常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从八点半到晚十一点,常常在实验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初次见他,戴着一副银边的眼镜,穿着一身白色的实验服,谈吐轻松而流利,似经验丰富的学长,又似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个整日与实验为伴的大男孩,今年获得了我校“十佳研究生”的荣誉称号和去哈佛医学院访学两年的良机,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报记者经三次采访,了解了他本人的励志故事,以飨读者。 “我不是学霸 但我一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 和其他的学霸相比,唐国胜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着丰富而优秀的就学经历。从小调皮捣蛋又不爱学习的他,自小学开始成绩就在班里垫底,甚至在小升初的时候有过辍学的念头,高考又遭遇了落榜,复读一年才考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但即使是升入了大学,唐国胜对于未来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不像班里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一样整天扎进图书馆里,而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依他看来,他不是学霸,但他一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论学习,之前我真的不优秀,所以就想在别的方面先丰富下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唐国胜坦言。 本科毕业后,唐国胜继续攻读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在研究生课余时间,他不仅完成了跟自己的毕业有关的课题,还协同导师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的部分实验,帮助同门师弟师妹们解决实验上的难题。通过这样的锻炼,他发现,比起书本上的知识,他更喜欢做实验,喜欢自己动脑思考,勇于实践。于是,由实验萌生的兴趣让他坚定了搞科研的决心。他始终坚持“早八晚十”的工作时间,就算是周末,他也经常选择在实验室里度过。做实验、写文章、写专利,他总是实验室最晚走的那一个。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精通实验室里几乎所有的设备,不光限于使用,连维修工作他都包了。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硕士期间,他发表了7篇论文,授权8项专利,并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些成果给了他科研的信心,但研途并非就此一帆风顺。由于英语这块难啃的骨头,他梦想考入中科院读博的愿望破灭。这一打击让唐国胜挣扎了很久,“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富裕,当时就想着直接工作算了。但心里还是放不下,还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唐国胜最终决定,继续备考一年。 但由于英语基础太差,唐国胜在英语学习上花的功夫是其他同学的几倍。背单词打卡,他从未间断过一日。难懂的英文文献无论多枯燥,他也总是熬灯夜读。虽然过程很煎熬,但他觉得还是值得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英语啊,特别是想继续深造的同学。”回忆起那段经历,唐国胜笑言。 创新“各异向微球”制备方法 引入生物医学领域 有人生来就天赋异禀,有人靠后天努力获得成功。显然唐国胜是属于后者,并且他人生目标的确定和一般人相比还晚了一些。“其实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你有那个决心,只要你肯努力,总会有回报。”唐国胜说。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拼搏,虽然与中科院的博士专业擦肩而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南京林业大学。“来南林是因为博士生导师领域内的高水平研究吸引了我,同时在南林,我认为我能凭自身实力获得更多出国科研的机会,这是我最终选择南林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国胜说。 硕士期间,唐国胜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产物化学,经历了硕士期间3年的锻炼,他有了清晰的科研思路和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但他并不想因此踏步不前,所以他在读博期间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科研方向。在接触了多面各异向材料的科研方向以后,唐国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用了近半年的时间了解了该领域内的前沿科学问题以及目前制备“各异向微球”的方法上的不足。他发现,在传统制备多面各异向微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光引发剂、交联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材料,这大大限制了微球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因此唐国胜思考,能否建立一种全新的绿色策略来制备各异向微球并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呢?由此,他确定了研究方向并开始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 由于实验室前期没有该方向的研究基础,也没有更多的文献可以参考,唐国胜需要进行很多的探索性实验才能取得相关突破,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我而言,习惯了硕士期间半年左右就能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所以在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科研成果的情况下,信心也会有点动摇。”看到周围的同学都陆续发表了文章,唐国胜的心里虽然着急,但总是不忘给自己加油鼓劲。 他反复不断地查阅资料,尝试实验,找出不足之处,慢慢加以改进。他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早八晚十一”的工作强度,终于用两年的时间获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唐国胜的研究论文《Gas-ShearingFabricationofMul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