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医医联体单位,我院邀请中国医院脾胃科刘绍能主任来院坐诊。我院安排两名中医研究生为刘主任侍诊并总结诊疗经验,现将刘主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医案汇报如下: 病案精选 刘某某,男,45岁,主因“黏液脓血便1年余”就诊,患者间断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4-5次/日,泄后腹痛,肠鸣漉漉,排便呈里急后重感,肛门坠胀不适,曾间断灌肠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症状稍有缓解,纳眠差,小便可。患者近期体重未见明显缓解。中医望闻切诊:患者面色不华,呼吸平稳,气息欠平稳,舌暗红,苔薄,脉沉。辅助检查:-08-03纤维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息肉样隆起。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中医诊断:痢疾肠道湿热;治疗原则:清肠化湿,调气和血。予芍药汤加减,炒白芍15克,当归10克,黄连6克,黄芪15克,三七粉6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生蒲黄10克,木香10克,防风10克,炮姜6克,补骨脂10克,黄柏10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6克,甘草6克。14剂,中药水冲服,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嘱患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按语: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常累及于直、乙状结肠,可逆行向近段结肠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为主。本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病程迁延,治愈难度大,易反复发作。刘绍能主任认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应从肺论治及从肝论治。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合大肠,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是保持大肠传导的重要条件。肺气虚失于统摄,清浊不分,则大便溏泄,也可用于肺虚大肠不固的久泄久利。《医经精义·脏腑之官》曰:“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医门法律》曰:“肺移热于大肠,久为肠澼……泻痢皆由肺热所移。”溃疡性结肠炎病久耗气伤阴,从而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肺失宣降,以致肠腑的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障碍,加重气血癖滞,从而导致本病反复发作,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临床上通过补肺益气,从里治表,可以防止传变,提高治愈率。从肝脾论治在生理功能上,肝与脾关系十分密切,肝主疏泄,脾主运化,是维持人体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机制。病理上,肝脾病变相互影响,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气血失调,是导致肠络损伤,传导失司的主要因素。《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肝的疏泄参与情志活动,情志异常能导致或者诱发脾胃疾患。此外,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宋·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而《景岳全书·泄泻》更明确记载“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因此刘绍能主任提出健脾助运是根本、疏肝理气辅其治、清热化湿贯其中的治疗方法。 刘绍能教授简介 5月10日 中国医院脾胃科刘绍能教授来我院坐诊 跟师学生 王振雪,医院内科医师,脾胃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期间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邵祖燕、李永成教授出诊学习。参与天津市局级课题2项,并以第三人身份参与课题:基于“脑肠菌轴”探讨痛泻要方对IBS-D菌群及肥大细胞的影响。 专业方向: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等脾胃科疾病。 田廷斌,医院肿瘤科住院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医院学习,熟练掌握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专业方向:消化系统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惠民活动 医院惠民活动在全民享每周六、周日优惠活动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凡年满65周岁的老人凭身份证挂号,门诊检查每天都可享受优惠。 来院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