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回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回肠、盲肠和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该病不仅能够导致猪腹泻、出血性下痢,而且会降低饲料转化率,使日增重减慢,淘汰率和死亡率增加,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1流行特点(1)该病菌主要侵害猪,多发于断奶仔猪到成年猪阶段,尤以6~18周龄的猪最易感。病猪及病原携带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工作人员的服装、靴子,以及运输车辆等均可携带病菌,致使传播范围扩大。(2)该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健康猪接触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及用具后可导致感染。另外,该菌能够在鼠体内繁殖,故鼠类成为该病重要的传播媒介。(3)该病的诱发因素包括某些应激性因素,如昼夜温差大、转群、混群、饲养拥挤和饲料突换等;疾病因素,如猪群内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或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造成猪机体抵抗力下降;猪场存在沙门氏菌、结肠螺旋体和痢疾密螺旋体等肠炎病原。 2临床症状(1)急性型。常见于新引进的后备母猪与17周龄以上的育肥猪,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或新引进的后备母猪常因应激而发病。发病猪体表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肠道出血,粪便呈褐色油腻状,食欲减退。有时体温稍升高,有时突然死亡。因临床症状与急性猪痢疾、猪鞭虫病和胃溃疡等类似,故又称为增生性出血性肠炎。 (2)慢性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于6~12周龄的保育猪。病猪生长缓慢,采食量下降,顽固性下痢,粪便稀薄且颜色异常,或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猪群整体整齐度差。病程长者后期皮肤苍白,呈贫血状,如出现继发感染,则会加大死亡率。(3)亚临床型。属于隐性感染,猪机体携带病原体但无显著临床表现,偶见轻微下痢,生长不良,整齐度变差,饲料转化率下降。 3剖检病变急性型病死猪剖检可见类似于增生性肠病的病变,主要是局部肠壁增厚,肠腔内存在血块,结肠内积聚较多混杂有血液的粪便,慢性型病死猪剖检可见肠管黏膜肥厚如水管状结构,褶皱变深,呈脑回状。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4诊断方法(1)实验室检测。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集病死猪肠黏膜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呈锥形或钝圆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此外,实验室诊断还包括PCR和ELISA等技术。(2)鉴别诊断。临床上要做好该病同其他肠炎的鉴别诊断工作。猪痢疾病例除有下痢混有血液外,也伴有黏液和坏死物,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大肠,有较高的死亡率;猪沙门氏菌感染病变主要集中于盲肠和结肠,表现为溃疡,溃疡灶呈灰绿色;猪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有黏液但不会混有血液,病猪通常不会死亡。 5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批次管理猪群。尤其是对转群后批次间的空舍要严格冲洗和消毒,空置1周后方可转入下批猪。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对工作人员的服装、鞋子等防护用品及运输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注重灭鼠和粪便的堆积发酵,彻底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2)尽量减少转群、运输和更换饲料等不良应激因素,避免拥挤,确保猪体营养均衡。引进的新猪虽经检疫合格仍要隔离饲养,观察30天以上,在确保无回肠炎感染后再与本场猪群并群饲养。(3)注重药物保健预防。胞内劳森氏菌属于专一性的细胞内病原菌,所选药物不仅需要对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在肠道上皮细胞内要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临床上给猪群口服或注射泰妙菌素和泰乐菌素等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6治疗方案 抗病毒药1kg+1kg+1kg拌料斤,全群投喂。 维固舒产品特点 1、配方独特,选料优良,新型高分子缓释因子和高科技纳米超渗透技术,药物稳定,药效持久,可使药物吸收率和药物作用效果提高3-5倍。 2、含13种维生素,15种氨基酸,4种微量元素,低聚麦芽糖等,营养全面,含维生素K,可有效修复肠道损伤,快速治疗肠道疾病。 3、低聚麦芽糖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繁殖,抑制有害菌,调节肠道动态平衡,与致病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阻止病菌在倡导上着床,将病菌带出体外。 4、本品内服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泛,维持时间长。 功能主治 配合与可有效治疗猪回肠炎及其并发症 用法用量每公斤拌料斤药物的治疗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必须同时配合科学的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才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综上总结 对于猪回肠炎的预防要做到做好消毒预防工作,尽量减少应激发生,一旦上病,立即用,配合大群用药,可有效治疗 富邦药业 对于所有的疾病(鸡鸭鹅猪牛羊等)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 可以咨询技术老师 我们技术老师会第一时间 帮你诊断治疗好! 山东潍坊富邦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于年,是集兽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拥有一支忠诚稳定、技术精湛的研发、生产、检测队伍,产品研发中心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6项;同时研发的“替罗欣”先后被评为“第13届中国(潍坊)现代畜牧业博览会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