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检查进展

时间:2020-2-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结肠镜不能评价肠壁及肠外情况,且为有创检查,患者依从性差。影像学检查在UC的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决策、效果评价及随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检查包括US、X线、CT、MRI和核医学显像。本文就UC的多项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中的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各种影像检查的应用价值。

1.超声

经腹肠道超声(transabdominalbowelUS,TBUS)具有无辐射、简单、易重复等优势,可用于UC的辅助诊断、活动性评估及长期随访,尤其是小儿UC患者的首选检查。早期认为TBUS在IBD的筛查方面作用有限,但研究表明TBUS对UC的早期诊断率较高,各报道对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不一,敏感性从48%到%,特异性由82%至90%。另外徐晓蓉等认为TBUS对UC的诊断与肠镜的符合率为83.3%。TBUS对不同肠段定位的准确性不同,对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的敏感性较高,可高达98%,对直肠的敏感性最低,只有15%。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使用TBUS对肠壁厚度、血流分级及动脉阻力指数的综合评估判断UC患者是否处于活动期。灰阶超声最容易观察肠壁增厚的程度,能量多普勒可观察到肠壁内微小低速血流,两者联合是判断UC活动性的可靠方法,诊断率达%。国外学者通过建立肠壁血管化程度半定量分型来判断IBD的活动性,常用方法为Limberg分型,分级越高,疾病越活跃。王迎春等总结了16例UC患者治疗前后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显示左半结肠受累时,肠系膜下动脉的血管截面积增大,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增快,血流量增加;全结肠受累时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指数及脉动指数减低。和内镜相比,TBUS诊断UC活动度的准确性为89%。TBUS还可用于评价疗效及预后。

一项前瞻性研究应用结肠镜及US随访了74例UC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9,15个月。结肠镜对类固醇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估采用Baron评分,超声的评分标准则根据肠壁厚度及肠壁内血流的程度综合评估。结果表明US可替代结肠镜进行中~重度UC患者短期治疗效果的评估。两者3个月时的评分可以预测15个月时UC患者的预后。

2.X线

钡灌肠(bariumenema,BE)分为单对比造影和双对比造影,其中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是目前最佳的X线检查方法,可直观、全面地显示UC的黏膜变化、病变范围,对UC进行诊断及病情评估。根据病变侵犯部位及时间不同,UC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的表现不尽相同。若病变侵犯黏膜层,表现为无名沟及小区增粗、模糊;若侵犯黏膜下层,则可表现为小钡斑或小毛刺状改变;若穿透黏膜下层,则表现为“双边征”及“纽扣征”的溃疡。若患者处于急性期,表现为散在多发斑点状及不规则龛影;若UC反复发作,则可见假息肉形成及出现铅管样狭窄。

有学者应用白芨硫酸钡混悬剂进行X线结肠造影检查,较常规应用硫酸钡的检查对显示结肠黏膜、充盈缺损、肠管狭窄情况等更加清晰、准确。同时白芨具有止血作用,对易出血的UC检查更为有利。LooseHW等学者比较了BE与结肠镜在22例UC患者的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BE对病变范围的低估率为18%。

3.CT

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和密度分辨率高,后处理能力强大等优势,能够较好地评估UC的肠壁、黏膜及肠管周围改变,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

有研究表明MSCT对UC的检出率为68.46%,对病变范围的判断随着范围增大,与肠镜的符合率增加,最大为81.63%。病变范围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可根据范围大致判断病情。刘丹等人回顾性分析了48例UC的病例资料,其中肠壁水肿分层、肠壁增厚诊断UC的敏感性较好,黏膜强化和黏膜气泡影诊断UC的特异性较高。与肠镜相比,行MSCT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好,不存在穿孔的风险,同时MSCT较BE显示黏膜情况更加直观,但CT对诊断早期炎症性肠病不敏感。同时MSCT存在辐射及剂量大的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

CT及增强CT可鉴别IPAA术后正常储袋及储袋炎、临界储袋与储袋炎,但不能鉴别正常储袋与临界状态。随着CT设备软硬件的不断升级,CT结肠成像(CTcolonoscopy,CTC)成为近年来结肠影像学研究的热点。CTC是在螺旋CT采集容积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模拟光学内镜获得三维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CTC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肠壁、肠腔及周围病变,对诊断IBD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有研究表明CTC诊断UC的慢性改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CTC可能代替结肠镜评估缓解期的UC病变范围,但有的研究认为CTC对UC的辨别力较低,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小,需要大样本研究。CTC是一项有发展潜能的医学影像新技术,但不能区别病变粘膜色泽,对粘膜水肿、浅表溃疡均不如肠镜敏感。目前CTC应用于IBD的研究较少,多用于结直肠肿瘤与结肠息肉方面。

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MSCTenterography,MSCTE)是通过口服对比剂充盈肠道后,由静脉注入对比剂,然后行MSCT扫描,最后对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MSCTE能一站式观察全消化道的肠壁和肠管内外病变,有助于IBD的诊断,判断疾病活动度并指导治疗,但同CTC一样,难以显示肠壁黏膜轻度炎症及浅表溃疡等。杨晓燕等人应用CTE检查对35例确诊的UC患者进行影像评估,充分证明CTE对UC活动期的诊断及临床分度的判断均有较高的价值。出现肠壁分层、结肠袋消失、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比例明显增多,这些征象可以作为评价UC活动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肠壁增厚及黏膜异常强化提示轻度UC可能性大;若同时出现黏膜下气泡则提示中度UC可能性大;而同时出现肠壁分层、结肠袋消失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提示重度UC的可能性大。相对健康人,IB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的风险较高,应及早对活动期IBD患者开展骨质疏松筛查和风险评估。

CTE联合生物力学分析可评估IBD患者的骨质健康,研究报道CTE能够鉴别骨质疏松及骨质减少,前者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8.5%,后者的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85.4%。

4.MRI

随着MRI技术的改进,使其应用于IBD成为可能,MRI具有安全、无辐射等优势,能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客观地显示病变,辅助诊断UC,并定量评估病情活动性,为临床决策、观察疗效发挥重要作用,尤其适用于年轻及儿童UC患者的长期随访。主要检查方法有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weightedimaging,DWI)、动态增强MRI(dynamiccontrast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CE-MRI)、MR结肠成像(MRcolonography,MRC)、MR肠道造影(MRenterography,MRE)及MR波谱成像(MRspectroscopicimaging,MRSI)等。

研究表明MRI对IBD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远高于CT,但目前有关IBD的MRI的资料尚少,关于UC的更少,仍需要大样本的比较研究。结合文献,轻度活动期UC表现为肠壁略增厚,扩张性降低;中度到重度活动期表现为肠壁增厚及水肿、溃疡、结肠袋消失、肠壁异常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粗及周围肿大的淋巴结。MRI显示肠黏膜病变不如BE检查,但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严重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效果较好。有研究表明平衡稳态自动进动序列(fastimagingemployingsteady-stateacquision,FIESTA)冠状位可直观地显示全结肠的全貌,并可清晰地显示肠壁面凹凸不平、肠腔狭窄、浆膜面光滑等UC活动期的表现,但可产生黑线样伪影,可能漏诊一些小病变。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ingleshotfastspineecho,SSFSE)T2WI的出现提高了MRI结肠图像的清晰度,减少了呼吸及自身蠕动的伪影,结合脂肪抑制T2WI可用于鉴别UC的活动性与非活动性,活动期时黏膜下层为水肿;而非活动期为脂肪沉积。SSFSET2WI还可以显示活动期UC肠壁的分层状改变。

DWI能在体地检测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较常规图像更形象、直观地反映了UC肠壁内部的微观结构。DWI评估UC及判断病变范围较为可靠,对UC的诊断的敏感性可达92.7%。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cnt,ADC)值可定量评估UC,对鉴别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当选取最佳ADC阈值为1.4×10-3mm2/s时,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76.92%。具体表现为活动组肠壁DWI呈明显高信号,ADC伪彩图表现为蓝色,ADC值减低;非活动组肠壁DWI仍表现为高信号,但程度较活动组减低,部分接近邻近小肠信号。ADC伪彩图呈红黄色,ADC值高于活动组。

应用DCE-MRI通过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SIb/m(SIb/m=SIb/SIm,SIb为肠壁信号强度,SIm为腰大肌信号强度)及达峰时间(timetopeak,Tpeak)等参数值,并结合UC临床活动指数(clinicalactivityindex,CAI)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可对UC活动度进行定量评估,其中SIb/m对鉴别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及非活动组与对照组的诊断效能更大,SNR、SIb/m与CAI、ESR呈正相关。活动组UC特点为肠壁强化峰值最高,Tpeak最短,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intensitycurve,TIC)呈速升缓降型,Tpeak平均值为(±56.66)s。当选取SIb/m最佳阈值为2.6时,其诊断活动性UC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0.5%。Tpeak时间的长短反映UC病变血管生成的特征,为鉴别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提供了关键信息。

MRC同CTC一样,是应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对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Ajaj等认为MRC有望成为替代内镜组织活检进行IBD活动性监测或是评估疗效的方法。不同文献对其诊断U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报道不一,敏感性最高可达88%,最低只有59%,特异性最高可达%。有研究入组50例UC患者,用MRC与肠镜进行活动度及严重度评估的对比,表明与其评估结果相关性很高,其中肠壁强化程度、肠壁水肿,淋巴结增大及木梳征四个参数诊断UC处于活动期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8%。在北美的许多地方,MR肠道造影(MRenterography,MRE)已经代替消化道透视及CTE成为炎症性肠病的一线检查。早期研究显示MRE对肠壁增厚、增强及淋巴结肿大检出的敏感性均不如CTE。

MRE及MRC与肠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以考虑辅助或替代肠镜检查,尤其是当肠镜检查有禁忌或患者疾病严重不能完成检查时。Bezabeh等应用1H-MRS结合多元性光谱数据进行UC与CD的鉴别诊断,准确率高达98.6%。没有1例UC误诊,仅1例CD被误诊。在所能区分的1H-MRS中具有诊断意义的波谱包括牛磺酸、赖氨酸及脂质。目前应用MRI进行术后储袋情况的研究报道较少。与CT、DCE-CT及MRI相比,DCE-MRI检查评分系统对鉴别正常组、临界组及储袋炎组的诊断能力最强。

5.核医学显像

核素炎症定位显像是一种灵敏度高的检查方法,有助于早期UC的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判断疾病活动度及评价疗效。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是目前公认的金标准。CharronM等回顾性分析了例经过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检查的患儿(UC占38例),其中例行肠镜检查,例行CT检查(无CTE)。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及CT分别与肠镜比较,前者对IBD的诊断更敏感,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4%。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除了能定性诊断UC外,还能半定量地分析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活动度的评估中,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参数与临床IBD活动度的一些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及内镜等)的变化水平相一致。

此外由于In-Oxine半衰期较长,还可通过收集1天或4天的大便,测其标记白细胞量来判断炎症性肠道疾病的活动度。总而言之,核素标记白细胞成本高,费时,易受众多因素影响,需要特殊设备及专业技术,故在推广应用上受限。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是核医学领域中比较先进的功能影像检查技术,PET/CT检查是一项将PET与CT联合的手段,不仅可以增加解剖信息,而且可以定量地评估IBD,评估疾病范围、活动度及治疗反应。一项15例轻-中度UC活动期患者的研究中,PET与肠镜在辨别疾病范围的比较中有较好地一致性。PET/CT对于评估UC的活动性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以用来检出亚临床炎症。另一项仅有5例IBD患者的研究(UC占2例),PET显示随着手术的成功而放射性显著下降。PET检查费用高,具有辐射,在儿童IBD患者中应用也很有限,需要进一步探索。

来源:医学影像学杂志年第26卷第6期

作者:张亚男,常泰,郑新,首都医科医院放射科

一起







































广州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