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相表里之系列1】肺与大肠:结肠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减弱,身倦无力,气短自汗等全身衰弱症状。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份,排泄槽帕。 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 多吃白色食品。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联系 1、中医理论联系 首先是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灵枢经脉篇》云:“肺太阴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这是肺、大肠经脉的直接联系。再者肺与大肠在生理上密切相干,肺主宣发,大肠得以濡润,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气,司呼吸,通过肺的宣发,把清气布散全身,内而脏腑;把浊气肃除体外。呼气是肃除浊气的主要途经;另外肺外合皮毛,通过气门散气,调理呼吸,同时也通过大肠传导输化将浊气(矢气)肃除体外。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同时大肠亦参与水液代谢,能吸收大肠中之水份,使大便成形。另外,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肺热壅盛,则大肠易燥结;肺阴不足,则肠枯便秘;肺气不足,大肠虚秘;肺气上逆,大肠气秘;肺失通调,大肠泄泻;大肠实热秘结,肺气不利而喘咳满闷。因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包涵了三层含义,经脉的络属、生理、病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现代机理研究 2.1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 肺、气管由肠的前肠发展而来,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肺、气管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的,这可能成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1理论的结构基础。 2.2从气体排泄途径看 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托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肠内气体经肠壁血液循环吸收再由肺部排出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多倍。如肺部排泄气体功能因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等病变而产生障碍时,胃肠道气体的排泄也遭到影响,因此引发腹胀。此时若泻下通里、排便并排出气体,使肠道气压下落,不但对肠道组织和功能恢复有益,而且可减轻肺部排泄气机的负担,间接改良微循环和肺功能,增进病灶清除。 2.3从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看 大肠的实热积滞等病态可致肠腔内的细菌与毒素大量繁殖增加并吸收入血,通过肠源性内毒素致使肺伤害。有报导表明,以大剂量内毒素静脉注射于大鼠时,可引发急性肺损伤。从解剖生理学角度看,肠源性内毒素经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并经肺动脉和毛细血管首先到达肺脏,而后才经左心房和动脉灌流到其他脏器,所以肺脏受内毒素的影响较大。 2.4从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来看 胃肠道和呼吸道的黏膜二者都是组成公共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1处黏膜产生病变时,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的途径影响到另外一处。 李老师:(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