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

时间:2014-10-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病情严重者可以致死

广谱抗生素应用之后,特别是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的应用,抑制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本病还可发生于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极度低下,或因病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如各种大手术后,特别是胃肠道癌肿手术后,以及其他有严重疾病如肠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心力衰竭、败血症等患者,因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有利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繁殖而致病

现已证实,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其毒素为本病致病因素,但粪中毒素的效价高低与病情的轻重并不平行,表明该菌毒素并非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唯一因素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50~59岁,女性稍多于男性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病情进展迅速

近年研究证实,伪膜性肠炎患者粪中分离出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能产生具细胞毒作用的毒素(toxin b)和肠毒作用的毒素(toxin a),其中前者是伪膜性肠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这些毒素均可使仓鼠发生致死性回盲肠炎毒素可造成局部肠粘膜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致使组织缺血坏死,并刺激粘液分泌,与炎性细胞等形成伪膜在健康人群的粪便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率5%,住院病人携带率约13%,无症状的克隆病患者约8%,在50%新生儿及15%~40%的婴儿粪中,虽可分离出此菌,甚至可有毒素产生,但并无致病作用

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此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故为医源性并发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