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腹泻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有一些原则及关键点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一、预防与治疗脱水 腹泻治疗首要原则:预防和治疗脱水。腹泻开始即用口服补液盐Ⅲ。(推荐使用低渗的ORSⅢ) 1、预防脱水 患儿腹泻一开始,就需要及时使用ORSⅢ预防脱水。 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 混合喂养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Ⅲ或清洁饮用水; 人工喂养儿:补液首选ORSⅢ,或食物基础的液体,如汤汁、米汤、酸乳或清洁饮用水。 ORSⅢ用量建议: 在每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ORSⅢ。 6个月者,50ml; 6个月-2岁者,ml; 2-10岁者,ml; 10岁以上患儿能喝多少喝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静脉补液的指征:以下情况需要静脉补液(Vb,D)(强推荐): --休克; --脱水导致了意识水平的改变或者严重酸中毒; --脱水情况恶化,口服或者肠内补液治疗无进展时; --口服或者鼻饲补液时仍严重呕吐; --严重腹胀或者肠梗阻。 2、轻至中度脱水 及时应用ORSⅢ纠正脱水。用量(ml)=(50~75)ml×体重(kg),4h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Ⅲ。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 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 口服补液盐溶液服用量不足; 频繁、严重呕吐。 如果临近4h,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 3、重度脱水 静脉输液: 补液中,每1-2h评估一次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加快速度; 婴儿在补液后6h,儿童在补液后3h重新评估脱水情况; 一旦可以口服(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h,儿童补液后1-2h后),即给予ORSⅢ。 鼻饲管补液: 重度脱水,如无静脉输液条件,医院静脉补液; 转运途中鼻饲点滴补液; 液体采用ORSⅢ,以20mL/(kg·h)速率补充,如反复呕吐或腹胀,应放慢鼻饲点滴速率,总量不超过mL/kg(体重); 每1-2h评估一次患者脱水情况。 二、继续喂养 1、调整饮食 小于6个月的人工喂养患儿可继续喂配方乳; 大于6个月的可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条、稀饭、蛋、鱼末、肉末、新鲜果汁; 鼓励患儿进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次数; 避免给患儿喂养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 病毒性肠炎常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可给予低(去)乳糖配方奶,时间1-2周,腹泻好转后转为原有喂养方式。 2、糖源性腹泻 以乳糖不耐受多见; 治疗宜采用双糖饮食; 可采用去(低)乳糖配方奶。 3、过敏性腹泻 牛奶过敏最常见; 避免吸入过敏食物; 婴儿通常采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 4、要素饮食 适用于慢性腹泻、肠黏膜损伤、吸收不良综合征者。 三、补锌 腹泻时锌大量丢失,而锌对肠粘膜有重要作用:缺锌可导致肠绒毛萎缩,亦可导致肠道双糖酶活性下降;补锌能加速肠粘膜再生,增加刷状缘酶水平。 急性腹泻患儿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10-14天; 6个月龄以上,每天补充含元素锌20mg以上; 6个月龄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 黏液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根据当地药敏情况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前应根据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和病原体检测的结果针对治疗。用药48h后,病情未见好转,须继续寻找病因,调整用药,并继续随访。 腹泻患儿应进行粪便的常规检查及PH试纸检测。急性水样便腹泻在排除霍乱后,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常规不适用抗生素类药。 五、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主要是有助于改善腹泻病情、缩短病程的治疗。 1、肠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 2、微生态疗法:给予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3、补充维生素A。 4、抗分泌药物:消旋卡多曲用于分泌性腹泻。 六、腹泻病的家庭治疗 无脱水征和轻度脱水的腹泻病患儿可家庭治疗。医生应向家长宣传家庭治疗四项原则: 1、给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补锌。 3、继续喂养。 4、及时将病情未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的患儿送至医疗机构诊治: ①腹泻剧烈,排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②不能正常饮食;③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④发热(小于3个月婴儿体温>38℃,3~36个月幼儿体温>39℃);⑤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⑥粪便带血;⑦年龄<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并发症。 作者/溜溜梅来源/华医网 点击“阅读原文”,孕产指导掌上来 ↓↓↓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