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进入十月份了,现在全国不少地方就只剩一个月的投料期了,为了赶着时间让鱼多长一点肉,再加上温度也比较适宜鱼类吃食,养殖者增加了投饵率,肠炎死鱼问题就来了。鱼类肠炎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鱼病,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患病,尤其是草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最易得病。 一、发病症状 1.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2.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腹部两侧肿胀,肛门红肿外突并稍翻出,稍压腹部有血水流出。3.在发病的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4.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肠道、食道、胃呈红色,内脏器官不正常,肠壁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的粘液,血脓充塞肠道。感染率与死亡率很高。二、发病原因 1.日常管理中不注意体质调控。鱼类体质较差,消化系统如肝、胆存在一定问题。2.临近晚上一次投喂过量。养殖池塘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临近太阳下山之前,是养殖池塘溶氧最高的时候,此时投喂,鱼吃饲料的食欲旺盛,会大量采食,晚上池塘氧气下降,易出现消化不良,引起肠炎。3.投喂不规律。鱼吃了大量食物后,胆囊里胆汁通过胆管大量进入肠道,形成条件反射后,当下一顿投喂间隔时间过长,或是投喂不足,那分泌进入肠道的胆汁会增加鱼得肠炎的机率。4.近期养殖者为鱼体多增重猛加料,导致肝胆、肠道负荷过重。5.水体中的有害藻类过多,鱼类摄食后不易消化,引起肝胆肠道问题。三、防治措施 1.日常需要主要水质和底质的调控,保证池塘藻相良好,溶氧充足。近期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但近期又是养殖增肥期,保持池塘溶氧充足,才能为鱼类增肥打下坚实基础。2.投饲管理要科学。日常投饲时,要多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切勿料往投料里机里一倒,然后设定好时间投喂,就去干别的事情,这里面就至少有三个问题,一是鱼是吃料正常与否,过量还是不足,就出现了管理缺失;二是饲料放置时间过长,饲料里的油脂、维生素容易被氧化,造成营养元素的流失,增加了鱼得肠炎的机率;三是假如鱼吃食过量后,为了消化食物,鱼体内的血液,会向肠道富集,以便输送营养和氧,如果是临近傍晚那一餐,如若遇到天气突变,水体中溶氧不足,就增加了鱼缺氧浮头,甚至是泛塘的风险。3.日常注意鱼类肠道保养。如平时投料时经常拌入富含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维持肠道菌群,促进鱼体肠道消化吸收。4.鱼类出现肠炎病症状,要采取投喂药饵与全池泼洒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情况进行停料或适当减料措施,并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或乳酸等进行肠道护理。水体需进行消毒,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漂白粉等。补骨脂酊补骨脂酊 |